為何屈原會在后人心目中
有著如此崇高的歷史地位呢?
屈原“上下求索”的一生
又為何值得我們
千年萬年的歌頌與紀念?
就讓我們一起,
走進屈原,
走進戰(zhàn)國禮崩樂壞,
卻又百家爭鳴的歲月。
一、少年立志
屈原出生于戰(zhàn)國時期楚國的貴族家庭,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,他在《橘頌》一篇中以他生長之地的橘子,來做自我比喻,表達了他早年即有的遠大志向。
他立志要輔佐楚王,要做一個賢能之士,悲嘆民生不興,終生為追求“美政”的理想,強大楚國而探索。
二、制新法,促合縱
后皇嘉樹,橘徠服兮。
受命不遷,生南國兮。
深固難徙,更壹志兮。
——《橘頌》
黃天后土孕育了這美好的橘樹,這些橘樹生來就適應南方的水土,秉受天命,不離故土,永世扎根在楚國的土地。你扎根深厚,難以遷移,志向是那么的專一。
雖筆下寫的是橘樹,但其實是告訴世人要熱愛故土。
一篇《橘頌》,屈原成為了楚國的三閭大夫,這一當就是十年。但在這十年間,楚國依舊未能收復歷代楚王心心念念的商於之地。
于是楚王任用屈原為左徒,為楚國制定新法,勵志圖強。據(jù)后世史書記載,屈原任左徒時,入則與王圖議國事,以出號令,出則接遇賓客,應對諸侯。
屈原為楚王制定國策,明法度,舉賢能,重農(nóng)耕,禁朋黨。對內(nèi)改善民生,增強軍備,對外交好諸國,促成合縱。
三、危機初顯
可當聯(lián)盟大軍打到函谷關(guān),秦人出關(guān)死戰(zhàn),聯(lián)軍損兵折將,這時候,魏國和楚國卻向秦國求和。
于是,五國紛紛退兵,轟轟烈烈的合縱聯(lián)盟就這樣瓦解了。作為合縱之長,楚國在諸國面前威儀盡失,而此時,秦國來使張儀的一個彌天大謊,只為離間齊楚聯(lián)盟。
他向楚王提出如果楚王閉關(guān)絕齊,秦國將歸還楚王夢寐以求的600里商於之地!可在屈原看來,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,張儀的許諾絕不可信,破壞齊楚聯(lián)盟,只能引火燒身,把楚國置于巨大的危險之中。
然而此時的楚懷王已經(jīng)在一次又一次的讒言下,失去了對屈原的信任,根本不聽屈原的勸諫。
屈原無可奈何,發(fā)出內(nèi)心的感嘆:“我沒能勸阻大王,有愧于國家??!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?!?/span>
當楚國使臣帶回600里商於之地變成區(qū)區(qū)6里地,且秦齊聯(lián)盟的消息時,楚懷王大怒,立馬宣布與秦國斷交,并下令伐秦。
但是懷王的這一次用兵決定,讓屈原再一次憂心如焚,因為他知道用兵之道最忌倉促草率。
但是盛怒之下的懷王聽不進他的任何勸諫,執(zhí)意發(fā)兵攻秦。這場戰(zhàn)爭讓楚國失去了無數(shù)將士以及600里漢中之地。
四、楚王信讒言
屈原被放逐
這場血的教訓,
終于讓楚王反省自己,
而屈原則為了楚國
再次出使齊國。
公元前311年,就在屈原出使齊國未歸之際,秦國竟又派張儀殺了個回馬槍,乘著屈原不在,再度出使楚國。
那么曾經(jīng)憑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將楚國君臣上下騙得團團轉(zhuǎn)的張儀,已經(jīng)被懷王恨得咬牙切齒,他怎么敢再次卷土重來呢?張儀再一次出使楚國,又會給楚國的命運帶來怎樣的轉(zhuǎn)變呢?
張儀故技重施,賄賂楚國重臣,收買后宮寵妃,巧言令色,將楚懷王又忽悠得與秦國交好。
而此次出使,使得楚國上下親秦派又占了上風,作為堅定親齊派的屈原在楚王心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。
幾年之后,嬴稷即位,史稱秦昭王。秦昭王的母親是楚國人,而且是楚國王室后代,與楚王同姓羋,史稱宣太后。
在秦昭王登基的第二年,宣太后就派人帶著厚禮出使楚國,并許諾將秦女嫁與懷王為姬妾。
懷王面對美色與厚禮,還像以前一樣毫無抵抗力。而屈原依舊據(jù)理力爭,反對懷王再次背齊聯(lián)秦。
于是,美色厚禮在前,奸臣寵妃讒言在后,懷王最終厭棄了屈原,做出了將屈原逐出郢都的決定。由此,屈原寫下了傳世名篇《離騷》。
五、殉國投江 堅貞如一
公元前280年,白起率軍進駐郢都,這座美麗的都市一夜之間化為廢墟。郢都陷落,屈原淚如雨下,發(fā)出了撕心裂肺的痛哭,并寫下了千古名篇《哀郢》:
皇天之不純命兮,
何百姓之震愆,
民離散而相失兮,
方仲春而東遷。
意思就是說,至高無上的偉大的老天爺啊,你為什么要對楚國,對楚國的老百姓這么不公平呢?為什么讓我們的老百姓遭受命運的滅頂之災而流離失所呢。
邁著沉重而痛苦的步子,屈原沿著湘江流域又流浪到了今天長沙東北岳陽地區(qū)的汨羅江一帶。
在汨羅江畔,他放眼四望,屈原想在人生的最后一刻,將楚國的江山牢牢地印在自己的心中,頃襄王二十二年,五月初五端午節(jié),汨羅江水淹沒了屈原,這一年屈原66歲。
屈原二十多歲就官拜副相,一生渴望楚國強大,但光明磊落的他,卻在官場上受盡了排擠和打擊,最終慘遭流放。
即便如此,屈原的心中也始終只裝著一個楚國,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。在各國名士紛紛“朝秦暮楚”的戰(zhàn)國時代,唯有他癡心一片,堅貞如一。